Nieuws

新疆塔里木盆地作为欧亚草原的"十字路口",其史前遗传史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最新研究对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4例古代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青铜时代人群的祖源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草原大迁徙"产物——早期西部草原牧民的快速东扩(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相关),这些游牧先锋先是与中亚的农耕精英(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文化体,BMAC)相遇相融,继而与当地土著(以著名的塔里木干尸为代表)结合,共同谱写了塔里木的基 ...
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针对肺腺癌(LUAD)前驱病变机制不明的难题,通过解析早期免疫微环境特征,首次提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可作为前驱病变干预靶点。动物实验证实TIM-3阻断能显著延缓癌前病变进展,为筛查发现的高危人群提供了精准防治新思路。 关于肺腺癌(LUAD)前驱病变的演进机制长期存在认知空白。最新研究通过系统描绘癌前阶段的免疫景观,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 ...
本研究针对意大利ADHD患儿开展12周哌甲酯 (MPH)首次治疗的自然观察性研究,揭示了MPH对复杂临床表现(尤其合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短期疗效。通过CGI-S量表评估发现,12周MPH治疗可显著改善功能(p<0.001),且基线严重程度和4周疗效可预测12周结局,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
法国Brest大学医院团队针对2024年PEG-IFNα2a短缺事件,首次系统评估了该药物供应中断对90例MPN(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67.8%患者治疗延误导致剂量调整或停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4),且分子学缓解(VAF<10%)患者仍可维持疗效。该研究为临床应对药物短缺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临床实践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
为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葡萄栽培新威胁,黎巴嫩研究人员通过2020年52个葡萄园的252份样本检测,首次发现Grapevine GeminiVirus A(GGVA,9.27%)和Grapevine Garan Dmak Virus(GGDV,12.7%)的流行株,其序列(PQ562408-PQ562417/PV404211-PV404217)与GenBank参考序列100%匹配。同时鉴定出8例Can ...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痴呆和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老年健康的两大"沉默杀手"。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约5.5亿人受骨质疏松困扰,而痴呆患者也高达5500万。这两种疾病常如影随形——临床观察发现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但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始终迷雾重重。近年来,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名为骨硬化蛋白 ...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32在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尤其在CRC组织显著上调。临床样本免疫组化证实,p32高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降低38%,提示其可作为预后标志物。
针对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 (XK ESCC)高死亡率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全外显子测序 (WES)分析4对肿瘤-癌旁组织,鉴定出14个潜在驱动基因及IFNA17/NLRP6在NOD样受体通路中的促侵袭突变,为高发区精准诊疗提供新靶点。
在全球移民潮持续加剧的背景下,高收入国家面临如何实现移民经济融合的严峻挑战。尽管大量研究表明移民普遍存在薪资劣势,但这一差距究竟源于同工不同酬,还是系统性职业隔离,始终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多聚焦于人力资本差异,却忽视了职场结构性壁垒的作用。
纽约长老会医院 (NYP, 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开发的EchoNext人工智能系统,仅需分析常规心电图就能检测13类SHD,包括左心功能不全 (LVEF≤45%)、主动脉瓣狭窄等瓣膜病 (VHD)以及肺动脉高压 ...
研究人员从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盆地患病洋葱植株中分离鉴定出一株新型细菌20WA0182T,通过多相分类学分析(包括16S rRNA基因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及ANI/dDDH计算)确认为Ewingella属新种,命名为Ewingella allii sp. nov.。该菌株对洋葱鳞茎和叶片具有致病性,为洋葱细菌性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靶点,相关成果发表于《Antonie van Leeuwenhoek》。
来自前沿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实空间纳米成像技术,在非双曲性钒酸钇 (YVO4)晶体表面首次观测到双曲型表面声子极化激元 (hyperbolic phonon polaritons)。该研究突破传统双曲晶体的光谱限制,通过温度调控实现极化激元从双曲态到沟道化态再到椭圆态的拓扑转变,为负折射、超透镜等光子器件开发提供新范式。